close

    相見爭如不見,是散比聚好;團結力量大,是聚比散好。人類彼此像刺蝟般相互取暖,最能說明聚與散之間的分寸如何拿捏。依你之見,是如何看待這兩種狀況?請以「聚與散」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,文長600字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人世間的聚與散,分分合合,就好比天上的浮雲,時而聚攏,席捲瀰漫了整個天際,恰似英雄盛會,舉杯酣暢淋漓;時而游離,空闊了整片嶔崎巉峭的橫亙山壑,好似曲終人散,杯盤狼藉。

聚,是人生之一大盛事,是緣分,是巧合,才能讓兩個不同個體的人們相聚於一堂。在酒酣耳熱之際,開懷談笑討論著彼此的胸懷抱負。於蘭亭集序內王右軍便言道:「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,或取諸懷抱,悟言一室之內,或因寄所託,放浪形骸之外。」這些都在在顯示,古人視聚為人生不可或缺之事。

聚,亦代表著團結。在現今社會裡,社團早已取代了個人成為新時代的代名詞,這也意味著個人不再能與群體的力量相抗衡,須透過合作才能達成經濟最大效率。也因此,在全球化的衝擊下,國際貿易便就此誕生。

然而,天下總無不散之宴席。即使是人生,亦無如常。也因此,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便道: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。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」便是透徹地了解此番道理而囑文已表「浮生若夢」之慨。即使是像建安七子般的好友,也隨著時間的移轉,凋零殆盡,徒留曹丕為文以憶過往之趣事。

散,亦可解釋為單獨。當爭權鬥爭之時,散亦並無不可。位高權重,勢必孤軍作戰,何不在此選擇離開,就像李白所言:「吾觀自古賢達人,功成不退皆殞身。」散,是內心需要充電的時候,是一個人倘佯在大自然的懷抱之時,讓身心與萬化合一之刻,讓自己再次為到最初的原點,重新訂立目標。

        也因此,聚與散的拿捏取決於個人對目前狀況而決定。一個人無法時時刻刻的聚,也不能離群索居,永久地散與社會大眾脫節。換句話說,適度的「散」是為了讓往後的「聚」更加的多采多姿。所以,生活中的需要便是人們對散與聚的分寸拿捏所做的判斷因素。

 

聚與散23:50-01:00

相見爭如不見,是散比聚好;團結力量大,是聚比散好。人類彼此像刺蝟般相互取暖,最能說明聚與散之間的分寸如何拿捏。依你之見,是如何看待這兩種狀況?請以「聚與散」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,文長600字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

人世間的聚與散,分分合合,就好比天上的浮雲,時而聚攏,席捲瀰漫了整個天際,恰似英雄盛會,舉杯酣暢淋漓;時而游離,空闊了整片嶔崎巉峭的橫亙山壑,好似曲終人散,杯盤狼藉(此詞感覺與雲散之空闊不類,或許可改成「鐘鼓寂寞」、「復歸於寂」等等)

聚,是人生之一大盛事,是緣分,是巧合,才能讓兩個(應刪)不同個體的人們相聚於一堂。在酒酣耳熱之際,開懷談笑討論著彼此的胸懷抱負。於蘭亭集序內王右軍便言道:「夫人之相與,俯仰一世,或取諸懷抱,悟言一室之內,或因寄所託,放浪形骸之外。」這些都在在顯示,古人視聚為人生不可或缺之事。

聚,亦代表著團結。在現今社會裡,社團早已取代了個人成為新時代的代名詞,這也意味著個人不再能與群體的力量相抗衡,須透過合作才能達成經濟最大效率。也因此,在全球化的衝擊下,國際貿易(此詞有語病,國貿遠古時期早已有之,或許可改成「跨國的大規模經營」、或「各種國際經貿體系」等等)便就此誕生。

然而,天下總無不散之宴席。即使是人生,亦無如常。也因此,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便道: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。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。」便是透徹地了解此番道理而囑文已表(??「屬文抒發」??)「浮生若夢」之慨。即使是像建安七子般的好友,也隨著時間的移轉,凋零殆盡,徒留曹丕為文以憶過往之趣事。

散,亦可解釋為單獨。當爭權鬥爭之時,散亦並無不可。位高權重,勢必孤軍作戰,何不在此選擇離開,就像李白所言:「吾觀自古賢達人,功成不退皆殞身。」散,是內心需要充電的時候,是一個人倘佯在大自然的懷抱之時,讓身心與萬化合一之刻,讓自己再次為到最初的原點,重新訂立目標。

也因此,聚與散的拿捏取決於個人對目前狀況而決定。一個人無法時時刻刻的聚,也不能離群索居,永久地散與社會大眾脫節。換句話說,適度的「散」是為了讓往後的「聚」更加的多采多姿。所以,生活中的需要便是人們對散與聚的分寸拿捏所做的重大考慮因素。

 

 

評語:

    你的文字大抵簡潔流暢、引例豐富、文采間出,所以基本上問題不大。

    首段的排比式修辭,寫得不錯。倒數第二段的觀點也很有深度。

    需要加油的是,整體內容見解的深度與廣度。比如,整篇文章的立意,不見得要全盤再次複述題目的意涵,而可朝「仁人因志而聚」、「凡夫因利而散」來發揮,直接回應題目的提問。接下來再舖陳「志同道合」、「爭權奪利」的實質與意義,說明哪些崇高的理念才是最值得我們奮鬥的(比如:救濟弱勢的慈善機構、匡復漢室的劉備諸人、研討學問的朱熹與陸九淵等等的理學家、為國家、為歷史負責等等)。最後再歸結為生命有限,我們應該把握時間,為偉大的理想而推心置腹,相聚結合成團體共同奮鬥;當理念變質,則應散去,另行突破,不為囿限。這樣一來,論點比較鮮明、集中,又可以拉高文章的格局氣度,比較容易表現思想的程度,而不會給人有寫不開來的感覺。

     當然,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,僅供參考而已。其實,文章的立意最困難,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可循,只要能發揮創意,都是很好的。若純為應付考試之用,可大抵儘量朝關懷人群、家國、社會、歷史、環境去設想,將個人與他人連結起來,就應該不會太差的。

    還有,或許不必每天寫一篇。因為寫太多會疲乏,淪為機械式反應,反而不利於考試。大概每週二篇就已經很多了。應該想法子把每篇寫好,而不是一味寫很多篇。所以重點只在平日維持「手感」、思考如何「解題」,而不致臨場時荒腔走板即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n04351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