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有感          命題老師:高雄高商蘇錦華老師

詩人夏宇有一首新詩:「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/像空的寶特瓶不易回收消滅困難」描寫秋天的哀愁,鮮明的意象,讓人會心一笑,同時也讓人感受到秋日淡淡的哀愁。

請以「秋日有感」為題,撰寫一篇文長600字以上的文章。

 

第一名:黃鈺婷/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/二年五班

    詩意的秋風漫遊過泛黃的老巷弄,柔情的撩撥著歲月的斑剝光影及古老的氣味。捎來了裊裊炊煙的魂靈和八月芬芳馥郁的桂花味兒。一齊漫在掩映的葉影裡,篩落滿城叮噹作響的喧囂秋色。如光與影的嘻鬧追逐,奔馳間群樹低喃耳語,葉落飄零如雨。慵懶的秋陽烘曬落風中款擺的衣裙,那樣暈黃温暖的鵝黃午後彷彿有大把揮霍不盡的凝定光陰,等著我去採頡每個甜美的明日。

    燦爛如花的青春彷若可以永恆綻放,但終究會被時間染成塵封在老閣樓、舊相簿中的褪色舊夢吧!畢竟這流轉不息的時間啊!總會躡手躡足的在髮稍上增一點秋霜,毫無預警的在頰邊添幾筆暮色。驀然間,人蒼老皺縮成風乾的乾癟李子,以反芻回憶度日。默數著庭院裡憂傷的落紅憑弔已逝的昨日,這是個老時光被遺忘的時代。也是個不屬於老人的時代。是一段走調的古老旋律,變味的舊世代被誰擱置角落,委屈的蜷縮悄然無語。倔強的和歲月賭氣,但它成了一篇平鋪直敍的言語,再無岳飛「八千里路雲和月」的豪氣干雲,也無蘇軾「何妨吟嘯且徐行」的閑情。僅存秋日一層隔絶喧鬧的深沉孤寂,如那無痕沉默的水影,倒映出十六巷那脫了漆的白屋紅門,九重葛恣情熱烈的滋蔓在屋頂,張牙舞爪抗衡秋老虎的潑辣狂野。蔓草荒煙的門內,也許連屋子都遺忘了,那裡頭棲了一個老人如一片薄且輕的灰影,寂寞是盤據在幽黑屋裡的菌絲,伺機扎深菌根吞噬榨乾老人僅餘的養分。那深且濃的孤寂啊!正逐漸爬上和老人一般年紀的老二胡,蝸居在哀傷瘖瘂的曲調裡。

    因緣際會探訪這深居簡出的鄰人,聆聽他沙啞的緩訴那流離的離鄉背井史,悲從中來處,喉嚨深處傳來困獸負傷式的低咽,而早已乾涸的淚腺旁僅存、刻蝕成深溝的皺紋,吶喊著不再回的年華和宿命的人生。仍年少的我心裡有一股沸騰的熱泉在滾動,沿著食道逐漸攀升直至眼底,無計迴避。淹壞了眼裡美麗靜好的秋景,轉換成戰火烽煙中一幕幕龐然籠罩的刺骨黑白,我在滄桑的語音裡拼湊出大時代的無奈,彷彿背著簡便的行囊,踩著慌亂的步履,這一別,四十年頭蒼白冷然的月夜,始終隔著幾百重的山水和一條險惡的黑水,這「千里共嬋娟」在無奈的心境中實現,那血般在體內竄流奔騰的鄉愁,恐怕是氾濫期的滾滾長江水,咆哮著吐露幾十個年頭的熱淚酸辛,而同樣呼吸著寂寞的人群,或許能編織成一條跨族群的繽紛圍巾,在蕭瑟的秋季裡彼此取暖。我依稀記得,無邪的天真問道:「伯伯怎麼不回家?」話語甫落,喚出一聲悠長的嘆息:「俺回家幹啥?都化作一堆白骨了。」其實事實確是:我已孑然一身。我那不堅強的眼眶彷若有群古靈精怪的蟲子騷動,益發麻癢起來,我伸手搔抓,卻掬起一掌淚來。那夜半蒼涼的夢境啊!僅有歷史陪他去說。

    霎時有些明瞭了,原來古今東西的寂寞其實一式一樣,文人墨客猶多情,北宋女詞人李清照:「梧桐更兼細雨,到黃昏點點滴滴。」鄭愁予:「擁懷天地的人,有簡單的寂寞。」浮雲般遊子的思鄉愁緒,落日下故人離去的孤寂翦影,馬奎斯《百年孤寂》裡衰敗傾頹的世紀家族大寂寞,紛繁的寂寞剪裁成一條日以繼夜織就而成的百衲被,讓它對相憐的人們密密包裹。而其中,分明是觸手可及如今遙不可及的飄零式鄉愁寂寞是煎熬。我漸漸有些懂了,那是怎樣一種幽微的情緒,如老鄰人在昔日的華采裡滿足而深沉的朝夢海泅去,至再度經歷曾有過的盛世榮景。

    薄月光裡,唐詩裡驀然跳出杜甫‧(春望):「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烽火連三月,家……書抵……萬金……。白頭……。渾欲不勝簪。」我瞬間感受歷史哽住我的喉頭,那不甘寂寞的淚腺,又開始在眼裡蠢動。

    秋天適合寂寞,也適合回憶,更適合寂寞的回憶,回憶著寂寞。

 

評語:

筆下的世界如翻閱舊相簿般地逐頁呈現,也將讀者帶入時光的隧道,在秋意甚濃的氛圍中,寂寞地咀嚼記憶,淚眼時而出現,毫不矯作地傳達那深受觸動之情。

 

第二名:李彥柏/屏東高中/二年一班

    閒適的週六午後,漫天烏雲遮蔽陽光,陰暗的房屋哩,我正在寫作。

    我知道,又悶又熱的夏季他的影子不在屋子裡逗留。室內逸散一股短袖才深刻體會的氣息,有點乾爽,有點宜人。我聽見早秋登門的輕盈腳步,不知道那是喜悅的信息,淒涼的書信。

    門口的桂樹已屆展露容顏的時節,應當是小黃花綴滿青蔥桂葉的景象,黃綠鑲嵌,迎接秋天的來訪;沒有像滿天星點般齊綻的桂花,不能向前投入香甜的芬芳,依偎在環抱之中;不能學琦君的童年,佇立在樹下搖桂樹,淋著繽紛的桂花雨;不能沖壺溫熱的桂香紅茶,品味秋季的溫存。不過,令人驚訝的是,它開了一串豐腴的花兒,雖然僅有四朵,卻成了整棵桂樹令人憐愛的寵兒。一般桂花巧小如米粒,這串竟肥碩如花豆,也許這早秋嫌小黃花清淡寡味,便任性地偏要濃麗一回。

    若說秋天是位把花兒變得跟自己一般姿態的仙人,那麼,往年是趙飛燕披著一襲纖細薄紗,瀰漫清淡雅香,今年肯定是楊玉環妝著濃艷脂粉,含著殷切問候,早早到來。

    秋風徐徐,輕拂我的雙頰,說不出的愜意湧上心頭;享受著風息的同時,秋風也捎我一封離別書,會是誰寫的?是一陣子沒再引吭高歌的知了。是啊,這幾天突然靜了,都是西北雨在天邊呼嘯,時而吵雜,時而安詳。沒有知了你在我耳邊高歌,響徹耳根,你一定找到了數年來唯一的伴侶,所以才遠走高飛,跟著夏季的腳步。你離別時寄託早秋送我這封信,不知道你是否也記得寫給余光中先生,他可是非常懷念你的金鋸子(余光中〈聽蟬〉)。

    讓我猜想,你正在和你的佳偶共享一顆朱紅的柿子,紅透了,熟透了,甜甜的柿子也象徵你們甜甜的幸福。既然你不在這裡,我只能向遠天呼喚一句羨慕的祝福,給在彼端的你。

    長袖仍在夏眠,我的文字逐漸入秋,目睹桂花和柿子的身軀肥碩,知了的影子褪色。

 

評語:

  1. 秋爽的氣息帶來早秋的音訊,緊接以僅四朵卻肥碩如豆的桂花串,將香氣濃麗地散開。而蟬聲傳情,進入另一種聽覺及想像的世界,文字的運用頗傳神。
  2. 觀察細膩,將尋常秋日寫得有「聲」有「色」。

 

 

第三名:鄧喬芳/台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/三年一班

  天似乎涼了。

  「唧――唧――唧――」窗外的蟬鳴儼然稀落了不少,日前那此起彼落的盛況,如今已成為一場散去的筵席。蕭蕭西風舞袖而來,吹黃了葉。她翩翩的步伐,是告知秋日將至的簫聲。你是否也聽到那悠悠樂音了呢?

  我望向窗外遠處那換下綠衣的山,不禁感嘆,原來,秋已經離我如此近了嗎?我沉思,回神時,赫然發現自己已身處於方才遠眺的暖色風景之中了。我是何時到此的?而又是什麼引領著我來此呢?罷了!且讓我愜意地化為這壯麗樂章中的一個音符吧!

  曾經有人對我說:「秋,是稻禾著了火的顏色。而楓,則是秋的傳音者。她們先為她鋪條翠綠的路,待秋到來時,她的彩袍會披在那綠走廊上,使絕大部分的綠成了那有層次的黃、橙、紅,詠出動人的故事、不朽的詩篇。」那人的秋,是雀躍與浪漫交織而成的。另外一種秋,是禮讚的秋。佇立在漫漫金黃的田埂間,聆聽稻群演奏的協奏曲,一首為豐收之神而作的感恩調。是了!秋也是緬懷恩典的時節。微風徐來,好想,就這麼躺入這片耀眼金波中。還有一種秋,截然不同於前兩者的――悲秋。

    悲秋,你問我她是什麼?我想,大概是瀟湘妃子的淚吧!那般苦楚、惆悵、淒美。這樣的秋能觸動人心,掀起蕩蕩漣漪,讓原本已成過往的雲煙,再次一幕幕生動地在眼前呈現,令人感嘆時光凋零之迅速以及不復返的絕情。年少的輕狂與理想,此時,似乎也已淡泊了。河邊的蘆葦隨風搖曳,與我一同向歲月擺手送別。沒有垂柳可折也罷,反正還有那由秋色染成的手絹。

  我在秋林間遨遊。忽地一陣風吹,片片落楓繽紛。我從地上拾了一片,端詳。說來奇妙,這萬種風情的秋處處使人驚豔,要用文字表達談何容易?然而,你只需要――拾一片楓,仔細凝視,你就會發現,這萬山中的一片楓,雖然只是秋天的一抹氣息,卻也蘊藏了整個秋!

  我笑一笑,把掌中的楓輕輕地揉成碎屑,放開手,讓碎屑隨風飄去,連著我的夢一同……但是輕嗅了一下,我的掌間似乎還殘留著幾許香氣――那耐人尋味的清香。我猜,秋大概也是「一襲爬滿了蚤子的華美袍子」吧?

  啊!該是踏上歸途的時刻了!我尋向先前的足跡,想著庭園中我親手栽下的那幾株延壽客,此時,必定正散發著清香吧?過些時日,邀幾位故友一同去登高吧!要不,在庭園中啜飲菊花茶敘舊也不錯!

  又起風了,好舒爽啊!果真是天涼好箇秋!

 

評語:

  1. 一反秋日予人蕭索之感,呈現色彩富麗、雅緻、悠閒之情韻。
  2. 頗有「一沙一世界」的韻味,同時也了卻了一樁「遍插茱萸少一人」的憾恨。

 

 

第四名:宋昶毅 /嘉義高中/3年11班

俗話說:「一葉知秋」,秋天就是落葉的季節。婉轉輕靈的鳥叫聲漸漸遠離,秋風的氣息帶來淡淡的寂靜和哀愁,彷彿在催著枝椏放下美麗和繁盛,所謂「繁華落盡見真淳」正是秋天的況味。所以,我說,品嚐秋天不只於視覺,還須有心靈。

    秋天的性靈是輕柔的,她和春天的生氣勃勃不同。如果,春天是東奔西跑的少女;那麼,秋天應該就是婉約遲暮的婦人。空氣中這葉落的氣息讓她蒙上一襲神祕而憂鬱的面紗,顯得沉靜而落寞。難怪詩人要往秋天裡鑽,在秋天的詩詞裡淡淡傾訴著「落葉他鄉樹」的失意惆悵;隱居者也要往秋天裡藏;在秋天的山水裡靜靜地虛度著「點秋江白鷺沙鷗」的無奈孤獨。

    此刻,金風颯颯,明月高高,涼風習習;如此夜裡.,我啃讀著古人的「悲秋」,不禁在心裡數算著,到底有多少人聖賢溺沉在壯志未酬的潸潸淚海呢?啊,揮揮衣袖,我可不願浸泡在「秋風秋雨愁煞人」的傷悲中。對我而言,秋天,是橘黃色的,收斂而優美,就跟她的日文「Aki」(亞紀)一樣聽來可人可愛。秋也是最接近泥土的顏色的,人在繁華過後終須回歸根源,懂得感謝,甚至更要懂得回饋,所謂「落葉歸根」就是這個意思。魯迅說:「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」,我偏要改成:「葉落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肥更護根」。秋,讓葉子飛落於泥土,為泥擋住熱烈的太陽,滋養溼地,讓我們的土更加生生不息。

    風吹在樹梢、水面、窗櫺上;風拂過衣擺、髮絲、臉龐上;是平靜涼爽的秋風。人是有思考和理想的動物,可卻又往往地放不開「執著」;不管是抓住的或抓不住的,何不讓它隨風而逝?子曰:「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秋也這樣告誡我們;飛黃騰達後的我們需要的是學會感恩而不是貪得,而潦倒中的遠大抱負也不必在自己的心中興風作浪。我們該學會放下、學會優雅,在沉靜之後悟得更高的道理。可人可愛的不是世俗凡物,而是我們的真誠,初衷,和懂得放下、知足的心。

 

評語:

1.對秋之感懷與古人呼應,而另有一番特出之見解,跳脫悲秋之桎梏。

2.引喻適切,行文自然,舉重若輕,頗具個人特色。

 

 

第五名:呂依璇/北一女中/三年禮班

  看著幾片楓葉片片的落,秋楓,紅的有些淒美,落地得有些悽涼。靜靜的秋天,隨著日曆的撕去而來到,它,叫風背著飄下的葉,飛翔在我的窗前。

  凌冽的北風自西伯利亞吹呼而來,行過遼闊的蒙古草野,逛過繁華似錦的大江南北,最終抵達台北只剩下了輕柔的撫摸。台北的秋,流盪的涼意仍滲著溫泉似的暖,放眼一片顏料灑出的金黃,成熟的稻穗、落地的枯葉肆無忌憚地燃燒。若說來到台北的鋒面就像褪去盔甲的年邁老父,那樣的溫柔慈愛,那麼佇足在千山橫亙中國的冷鋒就是當年意氣風發的嚴父,想到就令人不經意得打了個冷顫。

  自古逢秋,騷人墨客的悲憤抑鬱便傾巢而出。范仲淹的「碧雲天,黃葉地,秋色連波,波上寒煙翠。」形容秋是落葉枯黃堆積滿地,襯著斜陽一齊倒映在河水中,枯了的野草舖向看不見的天邊。這是一幅蕭瑟悲涼的景象,用暖去寒來、生氣漸弱的意象喚醒人們的愁腸。河堤邊蘆荻隨風搖擺著,伴隨河水粼粼,我走過堤防上,想像著當年范仲淹所描繪的景象,不禁輕聲一笑,這種意象體悟哪裡是我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所能深刻了解的呢。而馬致遠的天淨沙卻又更悲了,「古道,西風,瘦馬;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」,墨水濃到連滴進水中也化不開的悲意,只能夠騎著疲憊的馬,顛簸的漂泊四方。望向西方,夕陽在河水漣漪上暈開,泛了一抹橘,踽踽獨行的我,忽然有一絲絲落寞的愁緒湧上,然而這哀愁卻也僅只是輕皺眉、輕嘆息罷了。

  其實文人雅士多是以秋景寫秋心,悲秋的實質是失士失志,是對現實的不滿,對前途的悲觀,因而看到的秋均是死氣沉沉、孤寂難耐。而我眼所見的秋、我心所想的秋,既不蕭瑟更不悲涼,好比劉禹錫所言「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」就像他說的,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,矯健凌厲奮發有爲,衝破了肅殺的氛圍,勾勒出一幅大展鴻圖的藍圖,不僅別開生面更使人精神抖擻。秋高氣爽遍野金黃,人們應當享受豐收的喜悅,接受舒爽的天氣。草枯了,過了寒冬便會年年綠;葉落了,則能夠化作春泥更護花。我其實是愛秋的,愛它的落葉紛飛、愛它的金色高貴、甚至愛它的蕭瑟,人說秋天萬物俱殘,我偏要說有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壯麗美感。

  葉又落了,霧也重了,太陽在那西邊的天空潑了一層又一層不同深淺的橙,襯著一排黃、紅,和些許的綠,而這幅令人著迷的圖中最美的還是楓,因為,它總不忘在落下時,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。

 

評語:

  1. 用典妥切,並加以發展,能與現實的自我連結。
  2. 成功地營造出古今對話,刻劃出濃麗的秋色。

 

 

 

高中組九月總評

高中組九月份線上徵文評比總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高雄高商  蘇錦華老師

  九月,開學之初,同學們在迎接新學期新氣象到來的同時,是否注意到時序已入秋?秋,是個溫柔的季節,也是詩的季節。「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」,是杜甫的悲秋;「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」,是劉禹鍚的頌秋。「君問歸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」是李商隱的懷秋。「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於二月花。」是杜牧的愛秋。同學們是否揣想過?是什麼樣的氛圍激起詩人們的詩情?是什麼樣繁複的色彩建構出詩人眼中富麗宜人的秋色?從蟬聲激情的盛夏走入楓紅深情的初秋,各位同學的眼有了什麼「發現」?耳朵「闖進」了什麼?心為什麼「觸動」了?這是本命題希望同學們能善加領會之處。

     有人說「過雨看松色」;有人聽「松聲晚窗裡」;有人「愁倚兩三松」;有人「昨夜松邊醉倒,問松我醉何如?只疑松動要來扶,以手推松曰:『去』。」一棵「松」,有人用看的,有人用聽的,有人用想的,有人用推的……。只是一棵「松」而已,不同的人引發不同的「情」。(林貴真《相遇爾雅書房》)

當然,同樣是秋日的感懷,有人從「聲音」走筆入秋,寫稀落的蟬聲、微風的耳語、落葉的低吟;有人從「色彩」變幻成秋,寫烈焰般的楓、漫漫金黃的稻浪、秋色染成的手絹—蘆葦;有人則是從「實物」引發秋的聯想,寫熟透的朱紅柿子、芬芳馥郁的桂花香、清雅的菊花茶。對於秋日,不論是聲音、實物,或是色彩也罷,透過同學們敏銳的感官、細膩的觀察,尋常的秋日竟是如此有「聲」有「色」。所以,平日從生活中多培養細膩的觀察力,一定能讓各位同學發現更多的美好與感動。

本次的參賽作品中,少數的同學不僅取材多元豐富,更能巧妙地融入古典詩句,成功地營造出古今對話,對秋之感懷除了與古人呼應外,更另有自己一番特出之見解,並跳脫悲秋之桎梏。如「我啃讀著古人的「悲秋」,不禁在心裡數算著,到底有多少人聖賢溺沉在壯志未酬的潸潸淚海呢?啊!揮揮衣袖,我可不願浸泡在「秋風秋雨愁煞人」的傷悲中。對我而言,秋天,是橘黃色的,收斂而優美。」好個「揮揮衣袖」,多麼可愛、動人的情懷啊!然而有許多同學是從「時空記憶中」搜尋秋日的蹤跡,透過事件的追述,懷舊的鋪敘引領讀者進入其回憶。然在對記憶中的時光及人事物作描繪時,因未能將記憶中的圖像「立體」化,以致於無法深究彼此間的聯結,卻僅凸顯將「秋與個人情思」堆疊的刻意。對於此問題,同學宜審慎處理。

此次參賽的三十八件作品中,我們看見一些同學除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外,在遣辭造句上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,如「長袖仍在夏眠,我的文字逐漸入秋。」多麼詩意的句子!另外許多同學能妥善活用典故、融入古詩詞及名言佳句,使得文章的內容更為豐富而有特色,亦是一項值得稱許的寫作方法。而本次在字數上只訂定六百字之門檻,未設上限,或許有助於同學對文章情意之自由安排。因此入選前五名之作品,無論是寓情於景,或是藉景抒情,皆能將其對秋日之感懷發抒得淋漓盡致。

    由於參賽佳作頗多,難免有遺珠之憾。期勉各位小作家能抱持「以文會友」的喜悅之心,繼續創作,耕耘出屬於你的文學園地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n04351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